福建上潤精密制造助開“中國天眼”,堅持深耕二十余載詮釋“工匠精神”
福建上潤精密制造助開“中國天眼”,堅持深耕二十余載詮釋“工匠精神”
【概要描述】去年9月, 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、世界最大單口徑、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在貴州平塘縣正式落成啟用。這個擁有“中國天眼”美譽的望遠鏡因能接收到137億光年以外的電磁信號而引起各方關注。而“天眼”用以接收信號天線中的“向心關節桁架結構軸”,正出自于福建上潤公司。
- 分類:2017年
- 作者:上潤報道員
- 來源:上潤報道
- 發布時間:2017-08-08 14:12
- 訪問量:0
去年9月, 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、世界最大單口徑、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在貴州平塘縣正式落成啟用。這個擁有“中國天眼”美譽的望遠鏡因能接收到137億光年以外的電磁信號而引起各方關注。而“天眼”用以接收信號天線中的“向心關節桁架結構軸”,正出自于福建上潤公司。
歷時一年 近2萬個配件不重樣
長約30公分的棒棒糖形金屬件,正是上潤公司制造的“向心關節桁架結構軸”,“天眼”身上,這樣的配件有19000多個,
令人驚嘆的是,近2萬個配件沒有一個完全重樣。天線對于望遠鏡的靈敏度與分辨率至關重要,相關的配件制造更是容不得半點差錯。只要出現0.1毫米的偏差,接收信號時就會產生幾百米甚至更大的誤差。天線呈放射狀環繞幾百圈分布,因此這些‘棒棒糖’都上有3~5個螺紋開孔,用于安裝上一級的支架。而望遠鏡呈拋線曲面狀,且安裝在地面,本身存在落差,所以每個配件上的螺紋與平面的垂直度都不一樣,需要單獨制造,其工作量和難度巨大。2015年3月,上潤公司組織了一批優秀的技術骨干攻克難關,花了整整一年多的時間,到2016年4月才完成了這項任務。這個工程是上潤成立20多年來,所遇到過的任務量最重,最復雜的一個考驗,但我們做到了!
精益求精 小環節也能出創新
究竟這19000多個配件是怎么完成的呢?
在機械加工領域,每個人都努力把自己負責的工序做到極致。在每一步工序中產生細小的創新,最終能引起質變,甚至產生工藝學的理論創新。
我們為每一個配件都建立了表格,設計出三維圖紙,然后再用設備進行編程、加工,最后檢測。由于每一個螺紋開孔的角度都不同,而天線的角度偏差需要保持在0.01°以內,所以檢測誤差是整個工序難度最大的地方。“一般的設備難以檢測出來,我們便創新采用三維檢測法,以平面為基準來確保精度。
每一個配件在經歷每一道工序時,都有類似‘身份證’一樣的加工號碼,以便明確到具體的責任人,我們都要對圖紙、程序進行核實,確認,不能出一點差錯。正是有了這樣嚴格的工藝流程,整批配件彈無虛發,天線安裝實現“無縫對接”。在生產過程中,也僅僅只檢測出2件略有瑕疵的廢品。
因為數量龐大,工藝復雜。即使是近30名技師24小時輪班趕工,也面臨著無法按時完成的危險。工程部副主任、高級技師黃文明大膽創新,改良加工工藝,將原本加工5~6個就會磨損的刀具性能提升至能加工五六十個,使加工效率大大提高。
不忘初心 盼精密制造隊伍更強大
能順利完成這項大工程,正是靠的我們是二十多年來積攢下來100多名技師隊伍。多年來,上潤的精密制造之路走得有些“孤單”。
“精密制造并不只是‘工人’,而是技術人才,既要精通光、電、力學等多種學科知識,更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,應付漫長又枯燥的加工流程。培養一個合格的技師至少7年,而費用相當于20個軟件工程師。目前,我國的高精密制造人才處于非緊缺狀態。
上潤公司董事長黃訓松先生表示,國家要實現智能制造,物聯網是關鍵,沒有以精密制造為基礎的傳感器,就相當于高速公路建好卻沒有汽車,無法最終實現物物相連。全球物聯網所需要的傳感器有3萬種,中國還只能制造1500種。目前,福州匯聚著大量的物聯網企業,實力領先全國6個月。希望能有更多有能力的企業加入到精密制造領域,為中國的制造業占領新高地。